莫干山会议宋有兴建言强化社会组织作用和力量
2014年9月18日至20日,在中国经济学界享有盛誉、并已拥有30年辉煌历史的莫干山会议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风景区再次召开。云南省物业管理学会会长、现代物业杂志社社长宋有兴受邀参加了此会议。在本次“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治理”的会议主题下,来自五湖四海的老中青三代学者齐聚一堂,就中国改革、外交战略、经济发展前景等多个议题进行了讨论与激辩,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献言献策。
“政府管的越少越好,无为而治。放松政策管制,随之而来的就会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在当天的2014年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的小组讨论会上,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杨轶清说。
“从四川汶川地震到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老百姓越来越不愿意响应政府捐款的号召了。这是为什么?”讨论中,浙江敦和公益基金会理事王水华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不是政府对社会组织信任不够,而是老百姓对政府背景的社会组织信任不够。”这是云南省物业管理学会会长、现代物业杂志社社长宋有兴的答案。
“有政府背景的非政府机构?这听起来就是一个笑话!”瑞士银行基金会亚太区总监魏巍也这么评价一些事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
究竟如何让社会组织“自由生长”?
宋有兴认为,这是一个“金鱼缸里的鱼养不大”的问题。“到底是金鱼缸限制了它,还是这条鱼原本就长不大?只有打破金鱼缸,才能知道,它是会在岸上死掉,还是会在海里长大。问题的症结在这里:既然政府给了一个金鱼缸,怎么讨论社会组织的‘鱼’能不能长大?”
政府应从制度设计上给社会组织“培土”
“马云说美国企业家是因为觉悟高,才做慈善。我要和他商榷这个问题。”章新胜笑着说,“应该是因为美国的税制设计。”
论坛代表们建议,政府部门应从制度设计上,给社会组织“培土”。
“在制度建立的阶梯中,你每往上走一步,就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你越往上走,越不愿意打破现有的局面。”宋有兴说。
本届莫干山会议现场高潮迭起,精彩纷呈,充满了时代的特色与智慧的光辉,为这一创立于1984年的著名会议之历史再次添上了浓重的一笔。(1984年,中国改革处在“找路”的关键时期。在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夜,一群中青年学者自己发起、组织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学术讨论会,为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在经济改革思想史上,它被称为“莫干山会议”。)

云南省物业管理学会供稿(部分选编自《中国青年报》2014年09月19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