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创新慈善超市的运营模式” 慈善沙龙
2015年8月15日,由公益慈善学园、中央民族大学基金会研究中心主办,北京明德社会组织能力建设促进中心、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公益慈善管理学院协办的“公益慈善学园沙龙--创新慈善超市的运营模式”在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隆重举行。会议在清华大学NGO研究所博士后辛华女士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仲良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民政局慈善处原处长谢家琛,云南阳光社区发展中心负责人、云南省物业管理行业协会理事成忻作为特邀嘉宾发表演讲。

(沙龙现场)
会上成忻女士向参会嘉宾及学者介绍了云南阳光慈善超市模式的定位,并创新性提出了云南阳光社区发展中心“4+1”模式,即“社会组织+社区+社工+社会救助+物业管理”模式,展现出云南阳光发展中心特有的社区公益和物业管理相结合的优势,获得了参加会议嘉宾学者的浓厚兴趣,这一模式受到了现场嘉宾的一致好评,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并值得推崇的探索,将会给慈善超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成忻女士发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仲良博士介绍了慈善超市的三种运行模式,提出采用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以解决行政化和市场化两种运作模式所出现的问题,从而把慈善超市打造成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社会企业。通过慈善超市体制机制的创新,培育国际一流的社会企业,把慈善超市创新项目打造成国际知名的现代公益品牌。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公益慈善学院副院长、上海市民政局慈善处原处长谢家琛,介绍了上海目前的慈善超市发展状况,提出慈善超市目前存在自我造血不足的问题,缺乏社会企业基因、市场运作机制以及经营管理人才。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通过公益招投标,遴选慈善超市的运作团队以及建立慈善超市市场化运作机制,拓宽慈善超市的物资和资金来源渠道,提高慈善超市的运行效率和造血机能,形成慈善超市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